第一商用車網 謝光耀
202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重卡市場持續火爆,月銷破萬已成常態。與市場火爆同步的是,新能源重卡行業競爭格局兩極分化越來越大,頭部企業占據的份額越來越高,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一直在被擠壓。
這里的“其他企業”,就包括前幾年競相進入新能源重卡領域的新勢力們。有數據顯示,盡管遭遇“擠壓”,但新能源重卡新勢力今年1-9月的合計市場份額相比2023年成長了10倍之多,以DeepWay深向等為代表的重卡新勢力,更是以全正向研發設計、一體化電驅橋、分布式驅動等技術,引領了新能源重卡產業進階之路。
在高速增長的新能源重卡市場中,新勢力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中國的新能源重卡行業需要什么樣的新勢力呢?
請看第一商用車網帶來的分析報道。

兩年內十倍的成長速度
還記得各家重卡新勢力當初宣布進入新能源重卡賽道時的樣子嗎?包括DeepWay深向、零一、速豹、葦渡、海珀特和載合在內,主要幾家新能源重卡新勢力都集中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誕生。這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資本加大對該領域投入的階段恰好吻合。
上險數據顯示,今年1-9月,新能源重卡新勢力合計市場份額接近4%,幾乎是新勢力品牌交付首年(2023年)合計份額(0.4%)的10倍,這顯然是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成長速度。
新能源重卡“淘汰賽”一直在進行,卡車新勢力靠什么“上桌”?與三一、徐工、解放等頭部品牌相比,其競爭優勢又在哪里呢?
答案是:創新。

帶動行業從“油改電”轉向“正向研發”,大幅拓展應用場景
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重卡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達到24.21%,這個數字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僅有5.58%和13.61%。滲透率的突飛猛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現在新能源重卡發展已從單一的政策驅動轉變為政策+市場雙輪驅動,換言之就是市場越來越認可新能源重卡了。
盡管當前的新能源重卡市場仍然以“油改電”為主,這類車型在銷量上表現突出,但行業仍視“油改電”為重卡轉型期間的過渡產品,其應用場景受限,難以滿足更長距離的運輸需求,且在穩定性、能耗、智能化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間。
幸運的是,正向設計的新能源重卡近幾年快速發展,從設計和結構上都具備更好的經濟性與智能化水平。這一過程,由天生具有創新基因的重卡新勢力和積極轉型的傳統車企共同推動。這里必須提到的便是新能源重卡新勢力頭部品牌——DeepWay深向,行業內首家采用正向設計理念,并首創一體化電驅橋、底部換電、分布式驅動、子彈頭超低風阻、雙套熱管理系統等獨特技術優勢的企業。也正是上述創新,切實推動了新能源重卡行業從“油改電”向“電動化正向研發”的快速轉變。而這種轉變又“解鎖”了新能源重卡的更多應用場景,包括從單純的倒短運輸,向中途運輸場景以及快遞快運場景拓展。

回首2021年,DeepWay深向一騎絕塵,推出行業首款全正向設計研發的智能新能源重卡,瞬間激起千層浪,有人說是“嘩眾取寵”,也有人認為是技術與應用的創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勢力終于做了“老大哥”們不敢做的嘗試。最終,事實勝于雄辯,2023年,其正向設計車型便實現量產交付,讓DeepWay深向的銷量從此躋身前十并且從未掉隊。之后,一眾新能源重卡廠商紛紛推出正向研發的純電平臺車型,合力使新能源重卡產品性能快速邁向大電量、長續航、高效率的新階段。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沒有新技術的推動,市場可能還會在“油改電”的傳統路徑中停留良久。DeepWay深向們的“鲇魚效應”無疑加速了新能源重卡產業整體技術能級的提升,促進了行業向系統化、平臺化、智能化方向快速演進。
這樣的新勢力,重卡行業需要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技術創新成為新能源重卡“制高點”,新老勢力加速角逐
第一商用車網通過梳理一眾重卡新勢力的發展模式后發現,DeepWay深向、零一和速豹等品牌均以核心技術自研作為企業戰略布局,尤其是電驅橋、多合一域控、電池與底盤一體化、分布式驅動等技術更是勢在必得。
不夸張地說,上述技術是正向研發設計的重要“標配”,也是重卡邁向智能化、自動化乃至無人駕駛的硬件基礎。以DeepWay深向為例,其在行業內率先實現正向設計重卡產品的大批量應用和三電的自研,從而顯著提升了車輛在續航、經濟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而另一位重卡新勢力,零一汽車憑借系統綜合效率高達94%的集成式電驅橋“矩石2.0”和多合一電控等技術,同樣實現了進一步的能效突破與市場突圍。
在大批量成功應用案例的示范效應下,截止目前,東風德納、漢德車橋等傳統車橋制造商,采埃孚、法士特、康明斯、博世等國際傳動巨頭,解放、重汽、三一、遠程等重卡玩家,以及特百佳、綠控等電驅動企業,都爭相推出了一波接一波的核心“三電”技術。
如此爭先恐后為哪般?新能源汽車行業有這樣的共識:以核心技術自研為典型特征的正向設計正成為新能源重卡競爭的“制高點”與技術分水嶺,它不僅決定了整車在動力效率、續航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上的核心差異,也代表著車企在電動化時代的系統集成能力與創新研發實力。誰能率先在創新技術上取得突破,誰就更有可能在下一輪重卡產業升級中贏得主動。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重卡新勢力們正憑借創新技術快速積累經驗,形成產品壁壘,實現銷量突破;傳統主機廠與供應鏈巨頭也在加速轉型,試圖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穩住陣腳,保持領先。

未來可期:下半場智能化,新勢力應有一席之地
根據第一商用車網的觀察,雖然各家新勢力品牌進入重卡領域的切入點不盡相同:比如,DeepWay深向在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加持下,具備了天然智駕優勢;零一汽車則將自己的主要目標市場鎖定在中短途運輸場景……但純電動牽引車是大部分新勢力選擇進入新能源重卡賽道的切入點。
在第一商用車網看來,這樣的選擇,除了電動牽引車增長迅猛的現實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驅動力,那就是為未來做準備,為智能駕駛甚至無人駕駛做準備。原因很簡單,智能駕駛乃至更未來的無人駕駛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最廣泛的場景(長途干線、港口、園區等)下,解決最昂貴的用人成本問題和安全問題,而純電動牽引車就是最佳選擇。
先看DeepWay深向,該品牌是重卡行業首家全系標配組合輔助駕駛的企業,其輔助駕駛系統包括自動跟車起停、排隊行駛的智能排隊控制功能,還有根據路況智能優化能耗的預見性巡航等功能,這些都實實在在解決了長期困擾用戶的核心難題;同時,在單車實現輔助駕駛的基礎上,DeepWay深向還開發了“有人駕駛+無人駕駛”編隊組合系統,大規模運營后將有效降低人力。同樣不謀而合的還有零一汽車,該品牌已累計交付近700輛新能源卡車,其中包括7輛無人重卡。
事實證明,真正的智能駕駛不僅僅是技術展示,更是要通過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安全性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長遠來看,隨著技術成熟和應用場景拓展,客戶在選擇車輛時將更關注智駕功能所帶來的經濟性與運營收益。如果未來是屬于智能化的,那么DeepWay深向們一定會擁有一席之地,其對重卡行業向具備工業級作業能力的“人工智能終端”演進的貢獻,也將進一步顯現出來。
